序:
考砸了别怕,复读就好
复读不是让你重演自己的失败
而是让你再次挑战自己的目标
如果你放弃
你这一生都不会再拥有这般重新抉择自己命运的机会
改变自己的人生和命运
就是复读和高考,这是更高效简约的方式
现在,有些孩子的高考状态很糟糕,
这点不用查成绩也知道。
但家长却会滔滔不绝的说起来对孩子日后的人生规划,
伴着一些自我安慰的话语,
比如什么某某也是大学没考上不也创业成功了么
还有那谁谁虽然考了一个烂学校,但是一样混的不错。
说真,自欺欺人的孩子见过不少,
因为他们不知道社会多么难混,
但跟着孩子一起脑袋走偏的父母现在也开始多了,
尤其是以一众80后父母居多。
他们本身是正逢1998年高考扩招的得益者,
但是高考的扩招随之带来的问题是大学生这一名号的含金量下降,
再加上那个年代涌现了一批诸如韩寒、蒋多多、陈圣章、徐孟南等离经叛道的年轻人鼓吹“高考无用论”,
于是这些父母就真的开始藐视高考的意义。
藐视高考可以,
前提是你为人父母得混的够好,
你做爹妈的,能够直接保孩子升官发财,
那我绝对没话说,
目前绝大多数的普通家庭,
都远远做不到这一点,
也因此,他们没有藐视高考的资格。
在这里,我想提出自己的建议:
问你们几个问题,请冷静想好后再回答我
1. 孩子到目前为止,有没有在任何领域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天赋?
2. 你和你先生有没有足够的财力和人脉让孩子折腾到能够独立?
其实这么讲吧,我没有任何贬低你孩子的意思,
只是我认为以你孩子目前的能力而言,
他还是需要有大学这个平台的扶持的,
大学本身不仅仅是一个教育的学院,
而是一个汇聚了人脉、资源、眼界、和生活环境的综合体,
这一综合的差异,就会导致同样的年龄下,
大学生拥有比社会人更好的人文思维和知识底蕴,
就如同北上广的孩子在综合素养上,
绝对力压其他城市的孩子一头,
而那些进入了外国名校归国的留学生,又压北上广学子一头,
所以你要知道,这一个人生过程的培育与再造是极为重要的。
另外,在今天的社会,
一个人如果没有进过像样的大学,直接步入社会,
那么他能够接触到的社会层面的基本是偏低端的,
而你和你先生又完全不具备这个能力把你的孩子给托上去,
所以,就算你的孩子靠自己在社会上站稳了脚跟,
日后的道路上等待他的,也是极为曲折的未来,
譬如他进了一家公司,
那也一定是一家小公司的基层岗位,
那么他接触的资源和人脉,就会限制他的发展,
他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
才能成为一个月薪一两万顶天的混吃等死族。
譬如他走关系混进了事业单位(公务员的标准他都够不上),
那他以后也基本就告别了升迁,算是钉在最底层了,
因为就我所知,现在几乎没有本科以下的科级干部,
再往上走,更是硕士生水准打底,
要知道,这两年的干部精英化不是白说的。
当然,我不能说你的儿子就一定混不出头,
我只能说你儿子混出头的比例会相比同样读过大学人的人要渺茫的多的多,
就如同一场赌局,大家都是有输有赢,
只不过别人孩子博赢得概率是60%,
你的孩子博赢得概率是20%,
你当妈的,想给你孩子哪一副牌?
复读本身就是一项性价比极高极高的投资,
因为你付出的,无非是数万元外加一个孩子的一年青春,
但你却给了他一次重新冲刺人生平台的机会,
来,你告诉我,像这样的机会,人一生能有几次?
我看过太多被耽误的可造之材了,
全是自己折腾废的。
就在今年 2018年的1月份, 曾经的退考英雄韩寒坦言,
“退学是一件很失败的事情,说明我在一项挑战里不能胜任,只能退出,这不值得学习。值得学习的永远是学习两个字本身。“学习”两字,不分地点环境,是一件终老要做的事情。我听到有人美滋滋得意洋洋说,韩寒,我学你退学了。我不理解。我做的不好的地方有什么好学呢?为什么不去学我做的好的地方呢?”
我相信这段话,对韩寒来说是发自肺腑的,
因为他明白当时他无力迈过高考这段门槛,
所以他选择了放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郭敬明,
不管郭敬明写的文章是多么的糟糕和空洞,
都不能妨碍他成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
而这一切,都是源于高考,
高考,把他带到了上海,
让他知道了什么是物质的魅力 什么是奢侈品的性感。
郭敬明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
并不是说这片土壤孕育不出好的作家,
只是自贡肯定孕育不出郭敬明赖以成功的“精致文学”,
毕竟我查了一下自贡市的地图,
没有找到GUCCI、LOUIS VUITTON、PRADA、CHANEL等奢侈品的任何一家。
而郭敬明成名的作品,
几乎每一部都脱离不开他高考后的目的地,上海。
这就是高考的另一个意义,
它不仅仅让你和更加优秀的年轻人成为同学,
同时也让你步入了更加优越和更加宽广的平台,
一个好的大学,
不仅仅让你拥有看待事物更深的智慧,
也让你拥有了看待世界更广的眼界。
最后再说说曾经那几位退考“英雄”们吧
蒋多多:依然在故乡村庄里,依靠家人和南阳市和村政府的帮助艰难生存。
陈圣章:在福建永春开卡车运土方。
徐孟南:阔别考场十余年后,在今年2018年重新拿起笔卷参加了高考,现在和众考生们在一起等待自己的成绩。